新闻中心
日前,记者随云南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深入探寻这里矿山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试点工作的成果,感受云南自然资源系统在生态保护与治理上的坚定决心与创新实践。 晋宁磷矿自1981年建矿以来,作为云南重要的磷矿产地,持续为全国磷肥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然而,露天开采这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累累伤痕。 采矿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让地质灾害的阴影笼罩着周边居民。滑坡、崩塌等潜在风险,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威胁着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化解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成为横亘在晋宁磷矿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2022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采矿用地保障的通知》,其中明确,鼓励使用复垦修复腾退指标办理用地手续,允许复垦修复的新增耕地经核定报备后用于本企业在本地区采矿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该文件的出台为晋宁磷矿指明了方向,晋宁磷矿矿山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应运而生。 “自然资源部文件出台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高级工程师徐刚介绍,“经过是不是满足国家政策要求、是否有新增采矿用地需求、是否实施过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并取得较好成效三个方面考虑,我们选取晋宁磷矿作为试点,举省、州(市)、县(区)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企业之力,共同探索这条新路径。” 被选为试点后,晋宁磷矿立即着手编制实施方案。“我们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草则草’的原则开展复垦修复工作。”晋宁磷矿矿长谢言宏介绍。 2024年3月21日,晋宁磷矿项目正式获得批复,并于5月10日正式开工,全体矿山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投身建设,科学运用土壤检测、植被成活率评估等技术方法,全力确保修复效果契合设计标准。省、州(市)、县(区)三级自然资源系统灵活采取实地指导、遥感监测、地质调查等方式,动态跟踪项目进度与质量。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自然资源厅从省级自然资源领域专家库中挑选权威专家组成指导组,全程指导方案编制。同时,创新开发了云南省存量采矿用地复垦修复验收信息系统1.0,实现从项目申报到验收的全流程在线日,晋宁磷矿项目顺利竣工并完成验收。短短9个月时间,就腾退出534亩用地指标并全部入库。 如今,站在矿区复垦修复后的新增耕地上放眼望去,曾经的荒山秃岭已变成了规整的农田,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山坡上绿树成荫。“看,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成果。”晋宁磷矿矿长谢言宏满脸自豪,“通过这一个项目,我们不仅恢复了采空区的自然生态,还化解了扬尘和地灾隐患,周边居民都很满意。而且,置换出的新采矿用地指标,将实实在在让我们按照矿山生产计划,有序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推动矿产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举两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重要的优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处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积极探索实践、分类精准治理,从“三屏两带多点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的科学构建,到《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中12个重点工程、47个重点项目、10项指标任务的系统部署,从抚仙湖、洱海2个山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先后实施,到国家和省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重点项目的纷纷落地,云岭大地慢慢的变多的生态“疤痕”逐渐被抚平,ECO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正不断的提高,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正向全域、全要素迈进。 “我们将以晋宁磷矿项目为样板,推广‘四效并举’治理模式,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处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将全面推广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土地复垦、耕地保护、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四效并举”治理模式,不断强化规划引领管控,稳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科学组织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让云岭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处处涌动着绿色生机与发展活力。(